书香家庭成员事迹材料(通用1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大家知道事迹材料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香家庭成员事迹材料(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书香家庭成员事迹材料(通用12篇)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名言。“立身”,也就是品行修养,安身立命,用此刻的话来说,叫人格魅力构成,适应社会,协调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潜力养成,它是建立在“立学”,也就是学习的基础之上;而“立学”的根本方法就在于读书。
一、读书先行,给孩子树一面镜子
人非生而知之,务必透过学习才能获取必要的知识,况且如今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头脑中已有的转瞬会淘汰,只能“学到老,活到老”。家庭中当然也是如此,家长是孩子的标尺,家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树立并延伸这标尺的长度,才能给孩子丈量出更多向上成长的空间和可能。
为了给孩子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业余时间我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读书。我的第一学历是专科,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取得本科;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平常读书时,我会随时记录下读书心得或感受,会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写一些人生感触、读书心得与孩子和学生一齐分享;同时在校园也主持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专业论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我的一张张鲜红的证书或杂志上的一块块小豆腐块,让孩子眼中充满了惊奇、憧憬和向往。
父亲喜欢看新闻,家里经常会在茶余饭后,讨论一些新闻话题。外公、外婆也喜欢在家里看一些中医药养生类的书籍,平日里乡亲邻里有个什么小毛病,外婆都能够给一些小方法。这些都让孩子觉得读书的益处多多。
二、让读书成为孩子的重要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让孩子爱读书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是个性需要爱心和耐心的。
女儿出生后,每一天晚上陪着她看书,睡前给她讲故事。于是,“读书乐”的氛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构成了。
到了小学,女儿在学习上的压力渐渐增大,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她阅读,培养她自己阅读的兴趣。除了她自己感兴趣的书以外,我们每学期都会给她购买20多本青少年读物,也会把购书作为奖励进行激励。同时专门购置了小书架,为她设置了书房和书柜。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也日趋成熟。她会在经常在不经意间就校园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有脆弱的思想、极端的性格、自私的品德大多都是在这个阶段萌芽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加以引导,将会在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留下许多未知的隐患。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除了校园和家庭的教育之外,就是读书。
寒、暑假来临,对于女儿,对于我们家庭,可真谓是书香飘撒的完美时光。为了让她能更准确地了解书中的资料,我们开始陪着她一块阅读,有时让她读,我们听,有时我们读,让她听。阅读的书籍有《西游记》、《窗边的小豆豆》、《长袜子皮皮》等,读过之后,我们都要就书中的故事谈谈隐藏于其中的道理和自己的认识。我们期望透过这种方式,能让她在快乐和温馨的环境中逐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就应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以书为镜子,能够照出自己的不足;以书为标尺,能够找到改善的方向。在与女儿共同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女儿有时候也会把她看到的书上的一些奇闻趣事跟我们分享,有时候我工作繁重的时候,她会给我说个笑话或者是出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天伦之乐。
三、全家共读,其乐融融
此刻,我们下班以后晚上或者周末休息时,大多数的状况是各人自捧一册,沉浸其中,自娱自乐。看书读报已成为我们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书本成了我们家最宝贵的财产,现共有古今中外各类图书500余册。我和丈夫此刻的读书,更多的是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当然,也有应对职场需求的必修之课。女儿此刻又开始拿起以前读过的书开始重读,其实每个阶段对每本书的理解是不同的。
总之,读书给我们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我们在学习中共同成长、进步。孩子的书籍让我们回味完美的童年,持续一颗童心;我们的书籍也在预备孩子日后的颂读,引导他走好人生之路。孔子云:“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我相信,我们的家庭书香味会越来越浓。
书香家庭成员事迹材料(通用12篇)2我们家有三口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丈夫是一名工人,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我们无法给孩子提供最优裕的物质条件,但我们可以让他成为精神上的富翁。我们深知读书对人的影响之深,在孩子不断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作为家长,践行亲子教育,同步参与学习,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孩子共同进步的书香氛围。
父母:读书先行,给孩子树一面镜子
人非生而知之,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取必要的知识,况且如今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头脑中已有的转瞬会淘汰,只能“学到老,活到老”。家庭中当然也是如此,家长是孩子的标尺,家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树立并延伸这标尺的长度,才能给孩子丈量出更多向上成长的空间和可能。
为了给孩子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下班后我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读书。我的第一学历是专科,在近几年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通过了高教自考取得本科学历,并且通过学习考试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平常读书时,我会随时记录下读书心得或感受;曾在潍坊教育教学金点子案例评选中获二等奖;寿光日报教育周刊上时常会见到我的教育随笔;今年初,在教育局和新华书店杯组织的“新华书店杯”读书征文中我的作品获得二等奖;上个月,在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读书伴我成长”征文中,我又榜上有名。我的一张张鲜红的证书或报纸上的一块块小豆腐块,让孩子眼中充满了惊奇、憧憬和向往。
丈夫换工作岗位后,实际工作与专业不符,他通过自学在短期内硬是将几本厚厚的书“啃”透消化好了,迅速成长为科里的技术骨干。
小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在灯下、窗前埋头读书的情景给儿子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也会不自觉地拿起自己的小图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家长刻苦学习的精神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引导和激励了小孩的读书学习热情。
孩子:让读书成为孩子的重要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让孩子爱读书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是特别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在儿子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我们购买童歌磁带时,也购买了相当数量的儿诗、儿歌之类的小画书,给他读,不厌其烦的讲给他听,和他一起背诵。每天睡觉前, ……此处隐藏13094个字……列举了一些适合一二年级阅读的书目。在老师有针对的指导下,我们积极为孩子购买书籍。只要有空,就积极地陪孩子去新华书店逛逛,看看,购买感兴趣的书。先是买一些带有汉语拼音标注的,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二年级后随着孩子识字量的提高,逐淅能读一些纯文本的书了。这时我们为她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孩子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如杨红樱系列小说、少儿版四大名著等。最近开始看《哈利。波特》、《魔戒》等这些悬幻小说。好像有句话是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如何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更好地服务于“写”,又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便要求她,读完一本书后用一句话讲一下其中的主要内容,或是最想对主人公说的一句话。在写看图写话时,能用上平时摘抄的一些词句。我相信,慢慢地孩子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随时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也日趋成熟。有时,她会在不经意就学校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女儿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有脆弱的思想,极端的性格,自私的品德大多都是在这个阶段萌芽的。如果这时不加以引导,将会在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留下许多未知的隐患。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途径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之外,就是读书。读书能让她懂道理、明是非,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以书为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以书为标尺,可以找到改进的方向。做为家长,我们应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以便让她能更准确地了解书中的内容,多读,多看,之后再就书中的故事谈谈隐藏于其中的道理和自己的认识。这们我们不仅能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也能密切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不断充实自己。
当然女儿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还有许多不好的阅读习惯。比如看书时一目十行,粗枝大叶。一套六本书,一下午就看完了。也疏于思考,懒于动笔,阅读时缺乏恒心和耐心等等。我们家长在物欲横流的祛会,日益浮躁的心态下,缺乏一颗安静读书的心。但我相信,在创建“书香家庭”这个契点下,我们全家会以书香为友,与博览同行,让读书浸润心灵,让读书成为习惯。相信我们身边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了孩子,而用心去营造书香家庭,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书香家庭成员事迹材料(通用12篇)12我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也希望把这种习惯传递给孩子。家里有独立的书房,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为数不少的图书,大多是图画书。现在上了小学一年级,开始认识一些字了,并辅之以拼音这根“拐棍”,更是可以真正实现“读书”了。孩子在求学伊始,便有了知识的概念,而获得知识最便捷的渠道就是读书。当我抱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静读的时候,孩子总会凑过来问我在看什么,能不能讲给她听,尽管她打扰了我读书,但我知道,是我读书对她产生了影响,她也渴望获取书中的知识。
每天放学在家,都会留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让她自己大声朗读书籍,如果她自己没有非常想要读的,就遵从指定图书的先后顺序,依次阅读。有些书是她非常喜欢的,一段时间里,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像《巴啦啦小魔仙》、《冰雪奇缘》、《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和《豌豆笑传》等,听着她读得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我们也为她高兴,尊重她的意见,让她更喜欢读书。
除了在家里读书之外,我们也鼓励她在学校里多读书。现在班级里每周都会有同学领读的机会,她主动要求参与,我们也全力支持。最早是从朗诵古诗开始的。可能是因为古诗的合辙押韵吧,孩子一直就很喜欢背古诗,尽管不知道诗句是什么意思,但因为朗朗上口,还可以在大人或者小伙伴们面前展示,家中的一本古诗的册子已经没有机会被放回书架了。今年春天,以“春”为主题的多首诗词在班级里由她领读,她感觉很是自豪呢!
书籍是最好的物质奖励
在学校里,一年级上学期末,班主任杨老师奖励给她的除了奖状之外,还有一本书——《我要找到朗朗》,兴奋了好长时间,对它爱不释手,过年回老家,还抢着要向姥姥“汇报”。书籍真是很好的奖品,在家里也是一样,不论去书店,还是网购,买书给孩子,就是对她优秀表现的奖励。学校里征订报刊杂志时,那份订单目录还没有拿到家,她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勾选了几种,生怕我们不给她订,一个劲儿地给我俩做“思想工作”。每月杂志送到,放学后放下书包,总不忘一睹为快,每期《兴趣语文》一到,一定会催着她妈妈快点装订完其中作为插页的口袋书给她看,《小公主》中的小制作则一定要亲自操刀完成的。
读书要有收获
尽管孩子现在还小,读完好多书之后,也不见得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总结“中心思想”,但她仍然会有收获。《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这本书,孩子读完之后就问我,动物的尾巴真的是买来的吗?因为这本书里是这样写的,狐狸、小猪、小狗等动物们的尾巴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去的早的买的很漂亮,去的晚的就只能买差一些的。我就要给她讲实际上动物的尾巴是怎么长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她就感觉故事很精彩,世界很奇妙,读书可以知道很多她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爱心树》和《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两本书最早是我读给她听的,而且读了几遍。听完之后,她说很感动,从她的表情能够看得出来,眼睛里是有些湿润的。可能这就是书籍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享受吧。《爱读书的孙中山》这本书,她是写了读后感的,为了纠正她写字不端正,那天上床睡觉还有些晚。但这个故事让他知道了孙中山这个人,也知道了读书比吃饭还重要。“五一”去北京中山公园,看到孙中山的雕像,她一下就想起了这本书。我在看《资治通鉴》,告诉她,这就是《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写的书,她会感觉很多书和一些事离她很近。
通过读书,孩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这点很明显。开车走在马路上,指示牌上的路名能认识,在商场里购物,只要见到有字,就会读出来。读对了,马上鼓励,读错了立即纠正,眼见着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去年下半年,我编著出版了一本专业书籍,在此之前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我每天伏案写书稿都会到很晚,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最后形成了一本三百多页的书出版。当时,我很感谢孩子的支持,我说要写书去了,她便乖乖地上床睡觉,不再缠着我了。为此,我在出版前言里,特意写上了她的名字以示感谢,她也为自己的名字被写进书里而感到自豪。我鼓励她:你要多读书,以后你也可以写书给同学们看。
亲子共读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年级的孩子专注于读书的持续时间还比较短,受到兴趣和生字障碍的影响还较大,为了保证读书的效果,还是亲子共读的方式比较好。家长读给孩子听,最多几遍,孩子就会选择自己读的方式。也许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方式会发生变化。现在,孩子不能很好地断句,不能辨别“词”,在理解语义方面就更差了,在这个阶段,独立阅读的效果不好,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包括语义解释、词语区分、人物和地理背景说明等。孩子是在求知的过程当中,给孩子必要的帮助也是对家长学习的促动,咱总不能对孩子提出的那些“为什么”总是说“不知道”吧!
感谢书籍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及早交给孩子一把求知的钥匙-读书,让她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让她开启科学的大门抑或缔造睿智的人生。
书香家庭,家庭书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