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4 11:23:5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四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四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及剧中情节,语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征意义。

2、体会有象征意味的台词

3、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不少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⑴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⑶ 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 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 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 图上有哪些景物?

2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3 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读音

(5)看图理解图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

2 按笔顺书写生字

3 教师范写

4 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 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 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3 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17《赤壁之战》第一课时。理解掌握自不量力、计策等词语的意思。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课文主要意思。

(4)、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改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3万 >80万)

(1)、问:哪个多,哪个少?指名学生回答。如果你手上有三万兵,你能打败人家的80万大军吗?

(2)、在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就有一个叫周瑜的'大将军,以自己的3万军队击溃了曹操的80万军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板书:以少胜多)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那么周瑜是怎样以自己区区的三万兵力击败曹操的80万军队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寻找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板书:19、赤壁之战)我们先看这个题目

题目的“之”是什么意思?(的)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发生在赤壁的战争。究竟这发生在赤壁的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曲荡气回肠的歌曲吧!领略一下1700多年前的壮观与激烈吧?

2、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多媒体出示: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师念此词一遍,说三国,道三国,一直以来人们都为三国的故事所倾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多的是一起来谈三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三国吧。大家看这首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什么?随机板书:长江

再看第二句:浪花淘尽英雄 问:《三国演义》大家认识三国演义里面那些人物呢?(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还真是了解不少。今天学习的《赤壁之战》,请大家今天我们要熟悉那些人物?他们是不是称得上是英雄?

3、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音,给每个小节标上记号。

2、仔细读每一小节,看看自己究竟知道了什么?

4、 检查自读情况

(1)、 问:通过读课文,那些人物在本书中出现了?他们能不能称得上是英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周瑜——统率三军、击溃曹军;黄盖——献计火攻,火烧曹营;曹操——骄傲自大,落荒而逃)

(2)、 大家谈得都很有道理?下面,我们再来思考这几个问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7《赤壁之战》第一课时》。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回答?

(投影出示:(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

(2、 敌众我寡、不宜久持、应速战速决 2、曹操战船连接,不利行动

(3、战船及其帆篷、绳索、木板等都是易燃之物

(投影出示:(1、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

(2、曹操骄傲自大,盲目乐观 2、曹操深信黄盖的话

(3、 黄盖的船伪装的好,使曹操不容易发觉其中有诈。

过渡:通过刚才的检查,可以看出同学们读书是比较认真的。下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一节一节的浏览一下,想一想,赤壁之站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5、指导分段

(1)、曹操率军欲灭东吴,周瑜调兵遣将。这应当是全文的起因部分。

(2)、黄盖献计,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敌船应是妙计歼敌的经过。

(3)、赤壁之战,曹军惨败,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应是结果部分。

归纳:随机板书:

(起因1--2) (经过3--10) (结果11)

大军犯境 妙计歼敌 大获全胜

两军 黄盖 写信 草船 火烧 上岸

相对 献计 诈降 冲寨 敌船 追击

过渡:赤壁之站的结果是曹军惨败,周瑜大获全胜。那么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黄盖)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是整个战役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黄盖当时在信中提到这么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大家看:(投影出示)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6、我们看这句话:鸡蛋指的是谁?(周瑜的力量)

石头呢?(曹操的力量)

为什么说周瑜的力量是鸡蛋,曹操的力量是石头?

(1、我们从谁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指名回答)分析黄盖的话:(指导朗读)。

所以周瑜认为火攻是个好办法,值得可行。事实也证明周瑜采纳黄盖的意见是正确的。所以周瑜也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而黄盖的计策对周瑜来说真是及时雨,对曹操来讲真是一把利斧。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应该对全文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2、先来看一下,一首诗:

(投影出示:清明 (杜牧)) 赤壁战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 改后为:三国时期乱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曹操率军欲灭吴。

借问酒家何处有, 黄盖献计用火攻,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小胜多定大局。

(3、指导讲评。

7、综合总结

8、拓展延伸:

(1、出示本校王保华老师的书法作品《赤壁怀古》,让学生鉴赏。

(2、赠送此作品,教育学生更努力的学习知识,研究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9、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起因1--2) (经过3--10) (结果11)

大军犯境 妙计歼敌 大获全胜

两军 黄盖 写信 草船 火烧 上岸

相对 献计 诈降 冲寨 敌船 追击

17《赤壁之战》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突破方法:

与课文结合,反复体会,老师适时指导。

【教学准备】

1、生回家充分预习,读熟日积月累。

2、回忆课文内容,准备交流平台。

【教学程序】

一、交流平台

1、生齐读交流平台要求,思考:

交流平台让我们交流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

⑴ 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感情的?

⑵ 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思乡感情的。

3、生讨论,共同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思考:这些句子都是讲什么的?

2、讨论得出结论:

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3、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

4、全班总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5、师引:这些写思乡的诗句,又是通过写什么样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自己思乡情的呢?

6、生讨论。

7、生交流这些句子的原诗是什么样的?

(有能力的就多交流,没有的多积累。)

三、趣味语文

1、生自由读文,说说主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生讨论,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3、师出示全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生讲其它趣味语文故事。

【同伴互评】

此设计条理清楚,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口语交际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交际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会有话可说。日积月累,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如果能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