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4 11:24:5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时备课

1.积累背诵描写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16个成语故事或成语,感受人间爱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理解成语故事,受到启发。

教师准备

写有“读读背背”中16个词语的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讲授故事,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现在讲一个三国故事。(教师简要的讲述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情谊?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怜贫

不期而然

心心相应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心地善良

亲密无间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处

天涯比邻

(2)自由朗读一遍。

(3)教师指名读一读。

(4)学生齐读。

(5)教师打乱词语顺序,指名读。

(6)学生开火车读。

(7)学生再自由读。

3.开展竞赛,看谁背得快。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一些成语,以前我们也学过成语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自愿讲说故事。讲完后,师生可以给予评议。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自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为什么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1)默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用画出答案。

(2)教师组织学生订正答案。

4.浏览故事,找出与题目对应的短语。

5.再读短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先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6.拓展练习。

班内交流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一、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图片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四、练习

1、 ……此处隐藏6693个字……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采用的教具为PPT课件和学具。(圆柱体切割组合学具,各小组自备所需演示的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

出示问题: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

(有的学生会想到: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会想到捏成正方体也可以的!)

3、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一)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启发学生回忆得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所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启发猜想:可见,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可以把所学的转化为学过的。那么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这是学生会有圆的面积想到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老师激励同学们: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但我们还是要小心地验证猜想的科学性。都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动手尝试着进行转化,并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① 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转化的。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

② 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有什么发现?(电脑演示转化过程)

③ 这是同学们刚才的转化过程。那书上是怎么说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用直线标记,找出关键句。全班齐读。

(3)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转化过程。其他同学边观察边思考: ①切割后拼成了一个近似于什么的形体?

②圆柱的体积与拼成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③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什么?

④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二)教师课件演示

1、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依次解决问题。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播放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

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

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

(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

(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

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

(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

(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

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听写生字。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