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师:看大屏幕,请发表意见。
生:他0少(多)算了一个。
实际距离 2400千米 比例尺 1:40000000 1:40000000
师:数量关系对吗?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正反比例的含义
师:从浙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400千米,小明一家要去北京旅游,坐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合适?
师:小明一家是坐磁悬浮列车去北京旅游的。小明还得到了列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统计表。小明的妈妈花300元买一些老北京的特色小吃——艾窝窝,带回来分给亲朋好友。艾窝窝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生:成正比例。 2 3 4 5 列车行驶1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很好,抓住时间/小时 关键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路程/千米 300 600 900 1200 1500 30 20 15 10 5 单价/元
生:反比例。
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10 15 20 30 60 数量/袋。
师:老师描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再按顺序连起来,形成的图像是怎样的?是的,的确是一条直线。
师:根据右表中的数据描出来的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吗?(课件出示)它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在初中学习正反函数时,图像也是一块重要内容,大家现在可要记住图像的样子哦。
师:你们对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没有整理出来?现在咱们结合这两张表格,谁来反馈一下正、反比例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真不错,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点。这里还有几道题,请你判断一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小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的时间和速度。
(2)《小学生作文》的总价和数量。
(3)圆周长一定,圆周率和直径。
(4)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四)解决问题
师:现在老师把这张表格边变一变,(出示表格) 时间 路程
师:从这张表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
A、一辆汽车2小时行6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21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B、妈妈用一些钱去买艾窝窝,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带,如果买25元一袋可以买几袋?
师:大家读的能力真不错,一读就读出了两道应用题,老师相信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很棒的,请你用比例来解决。
反馈:2:160=x:56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千米行的时间一定。 160:2=560:x
生:速度一定。 20×15=25 x
生:工作总量一定。
师:回忆一下,解答比例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1、 分析题意,判断成什么比例。
2、600 : 2100 单价/元 数量/袋 20 15 25 ?
2、 设未知数,列比例式求解。
3、 检验,写答句。
师:现在老师把第一题的问题变一变。
一辆汽车2小时行600千米,照这样计算,再行驶2100千米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600+2100/ x=600/2
师:什么一定? 600+2100表示什么?你怎么想到求出总路程的?
生:现在求的是总时间,那我们就要找出总时间所对应的总路程。
一辆汽车2小时行6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完2100千米还需要多少小时? 2100-600/ x=600/2
师:什么一定?2100-600表示什么?
生: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现在求的是剩余的时间,就要找出剩余时间所对应的剩余路程。
师:这三题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师:再把第二题的问题变一变。
A、妈妈用一些钱去买艾窝窝,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带,实际每袋增加了5元 ……此处隐藏6301个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让学生读题。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试画,再展示、交流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缩小后的长和宽各应画几格。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九第1题。
3.做练习九第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先让学生观察方格图中的5个图形,并试着说一说哪个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展示、点评。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画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
六、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7教学内容: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
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3:8=15:40,9/1.6=4.5/0.8
二、新课
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
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
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
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
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
三练习
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
2、书上练习第8题
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文档为doc格式